国内企业“走出去”应回避政治敏感领域
来源:钢企网www.gqsoso.com 时间:2011-10-25 10:15:27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昨日在新浪金麒麟论坛分论坛上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尽量回避可能引发政治敏感的一些领域。
龙永图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当前面临的大的环境问题。应该说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强势地位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势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可信度,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这样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他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当中有非常复杂的因素,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从一个绝对的强者逐渐转变为相对的强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变成弱势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会充满非常复杂的感情。在欢迎中国企业“走出去”,给他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不安、担心、怀疑、嫉妒甚至仇恨,所以我们不能低估整个形势这样一种变化。
他在讲话中提到,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西方国家主要有两个担心: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担心,因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他们不太一样,所以对于中国的崛起,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他们常常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因为美国曾在历史上遭受过前苏联的所谓“威胁”,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曾经对美国的全球地位造成了一次威胁,那时候他们认为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威胁。
二是对国际经济后来居上者的担心,这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大举购买西方国家的资产,大举进军西方的资本市场,这是对于市场后起之秀的担心。虽然还有一些别的担心,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形态的担心和经济后来居上者的担心,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因素,我们不能够低估这样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和西方国家始终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么是跟他抢市场,要么是跟他抢技术,要么是威胁他的国家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怎么政治化的问题,就是把中国企业的企业行为解读为政治行为,带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一些动机。
龙永图表示,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化趋势要面对,要反对,但是反对政治化的倾向不能以政治化来反对政治化,不能人家处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我们就把整个争论引导到中国企业碰到的所有海外问题都是政治原因,都是被政治化的结果,这样使得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在这个问题上,要向国外的政府和企业讲清楚: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完全是企业行为。不应该依靠更多的政府帮助企业走出去,这样的情况下可能适得其反,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政府在后面作为推手的非企业行为,特别是像大型国有企业,比如中石化、中海油一些大的动作,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反而加深政治化的色彩。所以,不要以政治化来对付政治化,要淡化政治化,不要上他的当,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走,不要使得我们企业“走出去”形成政治化的行为,如果不政治化就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这对我们企业的外部环境会更好。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使企业本身更加市场化,如果我们企业带有很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带有很多的意识形态的类型,中国企业就经不住市场的考验,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就不可能令人信服地说这是个企业行为。如何使中国的企业更加市场化,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更加符合国际规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重要的途径,不要把一切障碍都归结到政治上去。还是要从中国企业本身的市场化进程和公司治理结构这些条件来说。
第三,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回避可能引发政治敏感的一些领域,比如对一些大的资源企业的控制,电信、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问题能回避就回避,绝对不能让外面拿到“政治化”的借口。(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