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江门是如何培育本土五金明星企业?
http://www.otoworld.cn 2011年6月24日 8:42:09

江门是如何培育本土五金明星企业?
时间:2011-6-23      来源:中金在线

    江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汇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然而,说起这座古老侨乡的现在,没有多少人有清晰的印象。广东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两个明星民企,例如顺德有美的、格兰仕,南海有志高,深圳有华为,江门呢?有种说法是“江门强的是个体户”,其实,江门并不缺乏大企业,大长江集团、维达纸业、李锦记都是,但是这些企业却没有江门企业的归属感,都没有在企业名称前加上“江门”二字。

    2011年1月,刘海在当选江门市长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是江门厚积薄发的机遇期,区域优势、投资环境都比以前更好。刘海说,对未来5年江门经济总量翻一番完全有信心。江门现在最重要的是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通过像南车项目、核电基地、银洲湖纸业基地、LED产业、富华重工等大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链条。他希望干部和群众跳出江门,在珠三角一体化的大视角中思考、谋划江门。

    来江门之前,刘海担任佛山市顺德区区委书记,其大刀阔斧的大部制改革颇为瞩目。而刘海认为,江门各界存在两种需要突破的观念,一是“小富即安”,一是“妄自菲薄”。

    江门民企长不大的三大原因

    五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战略专家李桂生常年关注江门的发展,他在《江门三部曲》中总结出江门民企长不大的三大原因:小农思想、地主文化、小老板情结观念。

    据李桂生介绍,江门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中至改革开放前十年,江门依靠在内河的优势,发展起了自己的物流运输业、商业等特色经济,加上甘化、船厂等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上马,江门依靠工商业发展成一个轻工业基地,保持了在广东省内的优势经济地位。在改革开放随后的二十年中,江门都没有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一时以外贸为主,一时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轻工业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初期放弃了工业选择了外贸,在周边城市因为发展轻工业而振兴民营经济时却大力扶持大型国企。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江门才开始国企改革转制,而此时江门的大部分国企已经积重难返,民营企业也落得先天发育不足。在此后的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国企普遍衰落,让江门的经济终于不堪重负。也因为这最后的十年,让江门真正拉大了与广东“四小虎”的发展差距。

    江门市中小企业局局长何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顺德企业家有句口头禅“得就得,唔得返顺德”,任何事都义无反顾去做,而江门企业家比较保守,企业“易满足”。

    有学者表示,同样是做摩托车,重庆力帆将摩托车做大后就进入汽车产业,但江门大长江集团就没有想过。以大长江现在200多亿元的规模,做到上千亿其实很简单,关键是企业想不想去做。

    产业转移带热经济

    一直以来,江门经济的主体多为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民营经济相对落后。“十一五”期间,江门逐步迈开两条腿走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据江门市经信局统计,至2010年,民营经济已占江门市工业比重的37.36%,民营工业增速超过其他所有制企业,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1—2月,江门市民营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完成工业增加值33.96亿元,同比增长26.8%,增速比去年同期(9.3%)增长17.5个百分点。

    江门的工业结构也在“十一五”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南车、LED、核电新能源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在江门的落户,促进了高质量产业链的发育形成。这些企业尽管目前尚在建设中,但已经开始发挥效应。如台山核电,到2013年就能发挥作用,一旦6台机组进入运行,将会带来数以十亿计的税收;而富华重工的发展可能比其预期的还要更快;纸业也将有1000亿元的产值……

    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的芳纶Ⅲ纤维产业化项目,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材料,目前只有国外两家高科技企业能产业化生产。江门稀土材料、磁性材料、健康食品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属国内一流。

    大批民营企业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鼓励性产业中。江门市目前重点发展的新光源、新材料产业中,民企占了主要的份额,100多家LED生产企业九成是民企。“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有望成为新兴产业的生力军、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力量、上市公司的主体、产业升级的带动龙头。

    市委书记陈继兴、市长刘海等江门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都认为,江门拥有产业基础厚实、资源丰富等诸多发展优势,在省委省政府作出珠三角产业“双转移”重大决策的大背景之下,政府因势利导加强服务,可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在众多的助推力中,“政府推动平台建设,平台提供共性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后发地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江门经验”。

    全省最大的双转移项目富华重工登陆江门台山,这家全球最大的半挂车专用零部件制造企业投资近50亿元,投产后将形成200亿元的产值规模。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其所在的新宁民营科技园内,目前已经汇集了20多家汽车零配件企业,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汽车零配件集群。此外,有广东省最大的民营船舶建造企业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有国内主要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中顺集团,有闻名海内外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等,而一大批土生土长的本土民营企业如大长江集团、美达锦纶、维达纸业等更是不断增资扩产,转型升级。

江门市在招商热潮中注意把握“三个围绕”:围绕大项目招商、围绕产业链招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招商,把招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创出良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共引进民资项目924个,计划总投资合计1044亿元,民营工业规模约占全市四成。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雷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和广佛、深莞等珠三角城市相比,江门市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软肋”,但江门市也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借《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东风,江门提出坚持“左接广佛,右联珠中”,与广佛、珠中及港澳合作全面展开。江门主动承接广佛都市圈辐射,富华重工成为全省最大“双转移”项目。譬如,开平市和佛山市顺德区达成了合作建设翠山湖产业转移园的协议。

    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专家罗天昊认为,江门的城乡统筹模式,为未来主城区向小镇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通过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江门未来可期。

    民企招商带来新商机

    江门市中小企业局局长何渝表示,近年来,江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各项发展指标的增速创十年来的新高,2010年社会生产总值达到了1550亿元,工业规模达到了40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发展势头突出,增速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正日益成为江门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动力,2010年民营经济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7.3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309.96亿元,增长30.9%,民营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

    同时,江门市民企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近年也在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市共引进民资项目924个,计划总投资合计1044.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合计314.0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约100亿元。其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去年相继落户江门,包括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台山富华重工项目、投资额近40亿元的江门金太阳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26亿元的华泰新闻纸项目、投资18亿元的古井丰顺船舶项目、投资20亿元的鹤山银雨LED芯片厂区项目以及投资6亿元的奥伦德光电有限公司项目等,在新能源产业、LED产业、船舶产业、造纸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对目前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有较好增强作用的项目,壮大了产业集群,形成了集群竞争力。另外,大长江、美达锦纶、维达纸业等民营龙头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不仅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更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落户江门市,形成了产业集聚。经过多年的努力,江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机电、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及纸制品、电子信息、建材等六大支柱行业,以及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新材料、五金卫浴、电子信息等1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及6个省级产业基地。

    江门市工业载体建设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了江门市高新区、江沙工业走廊、新会经济开发区、台山广海湾、鹤山工业城、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平园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等七大核心工业园。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为省第四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工业载体吸引力逐渐增强,成为珠三角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福地。

    何渝介绍,今年的广东大型系列招商活动(国内知名民企),江门目前已报送了江门市招商项目目录27项,对外招商金额超过1000亿元;报送了备选签约项目13项,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高新区的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LED外延片项目、江海区的量子高科(300149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投资项目、开平市的浙商工业园等项目,都属于江门“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对江门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配套,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下一阶段,江门将通过上门招商、展会推介等形式进行招商,进一步推出一批签约招商项目,并积极跟踪落实重点项目,争取项目尽早落户江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