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汪涛:明年底前将加息4次
瑞银汪涛:明年底前将加息4次
来源于《财经网》www.caijing.com.cn 2010年11月22日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最新的中国经济透视报告中调高了对中国2011年通胀的预测,由之前的3.5%-4%上调至4%-4.5%,并认为政策应采取配套性的政策来控制通胀。
报告认为,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大幅加息,预计明年年底前央行会加息4次,其中今年年底前还会有一次加息;调低明年的银行信贷增长目标,预计为6.5万-7万亿元;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外汇流入,并加强对境外资本流入的控制;维持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姿态,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迟能源和资源价格的改革,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确保供给充足。
汪涛在分析此轮通胀成因时指出,通胀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而非食品价格与“核心”通胀率依旧平稳。今年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尤其是蔬菜,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此外,柴油和运输成本的上涨(拉闸限电措施使许多企业改用柴油发电机,由此带来了“柴油荒”)导致其他农产品也出现涨价。
但汪涛认为,输入型的通胀对目前的CPI影响不大。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强劲反弹,但幅度不及2007-2008年,尤其是石油价格;另外,由于中国的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
市场普遍认为,工资上涨和货币供应过剩是导致此次通胀的重要原因,汪涛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她指出,截至目前基本没有发现工资上涨导致消费产品价格上涨的迹象。实际上,非食品价格通胀仍相当低迷,而且其小幅上涨主要是受居住成本(以及10月份棉花相关的衣着类成本)的推动。
对比此次通胀和2007-2008年的通胀,汪涛指出,2007-2008年食品价格飞涨时,在全球经济同步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GDP增速高达14.2%),而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而目前,受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撑,GDP增速稳定在9%-10%,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再加上信贷在2009年的大规模扩张之后步伐已经有所放缓,因此政府不太可能采取全面收紧信贷的措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