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商家报损超千万 太平洋保险只肯赔86万
2010年08月24日 08:11 现代快报 http://insurance.cnfol.com
8月18日,被水淹过的麒龙酒店用品市场内,仍然有多家店面内一片狼藉快报记者 施向辉摄
前天,南京中央门一带的部分商户来到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讨“说法”,他们都是4月30日中央门自来水爆管中的财产受损户,“讨说法”的目的是解决久拖未决的理赔问题。然而,自来水总公司同样为此烦恼不已……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野蛮施工频发,在给管线单位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业主造成损失。尽管多数情况下由保险公司先行理赔,再向肇事单位索赔,但遇到来头大、不认账的施工单位,还真让管线单位头疼不已。理赔定损中的扯皮,也往往让双方身心俱疲,争执的焦点就是定损依据以及应该由谁来定损。
事件回放
水管爆管 30家商户受淹
4月30日早晨6点多钟,中央门一根口径1米的自来水管道突然爆管,地点位于铁路桥涵洞北侧一点。很快,中央门就变成了一个大水塘。从小市铁路桥涵洞下直到白宫大酒店门口,近百米的路面白茫茫一片。水很快就汇到了中央门立交桥下面,甚至流到了许府巷。在爆管现场旁边,是沪宁城际铁路施工现场,有一辆混凝土搅拌车被水堵在门口,有目击者称,就是这辆搅拌车经过时轧坏了水管,自己也被困在了里面。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抢修部门现场勘查认定,是施工方中铁四局将施工支架墩直接压在自来水主管线上,导致管道不堪重负而爆管,此前中铁四局在黄家圩就多次野蛮施工挖断水管,甚至私自改接自来水管网。而中铁四局却坚持认为此次他们没有责任,是“最后一根稻草”的效应。
中央门爆管引发的大水,不仅导致交通受阻,还造成附近业主受淹,受淹最严重的要数建宁路2号金盛百货大厦麒龙酒店用品市场,由于是在地下室经营,30户业主受淹,水深达70厘米,看着货物都泡在齐腰深的水里,业主们都欲哭无泪。从这天开始,麒龙酒店用品市场的受损业主就为赔付和定损问题,开始了与自来水总公司、保险公司无休无止的扯皮。
善后纠纷
理赔谈不拢 商家急得跳脚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了麒龙酒店用品市场,发现里面依然凌乱不堪,一股霉味,连墙皮都翘了起来,部分业主的货物还散在地上,地上淹水的痕迹还很明显。市场胡经理告诉记者,他们2008年开始经营,生意刚刚开始有起色,就遭到了这么大的打击,实在难以承受。因为淹水,有意向进驻的好几个商家都不来了,连老经营户都跑了好几家。
诉苦:跳楼的心都有了
该市场受损最严重的也是最大一家经营户——南京旅盟酒店用品卖场,总经理董惠指着乱成一团的店面告诉记者:“我们直接损失就超过300万元,加上间接损失,总共损失了700万,可保险公司谈来谈去只肯赔60多万元,差距实在太大。我们的直接损失主要是货物、装修以及办公用品,还有因受淹后无法及时交货而付出的违约金。现在货架都拖到厂里维修去了,员工也3个月没领工资了,我们急得跳楼的心都有了!”
另一家受损严重的业主是南京捷能厨具设备有限公司中央门分公司,该公司陈言豪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很多食品加工机械、电器都进水受了潮,直接损失超过110万元,评估公司一开始定损20万元,后来讨价还价改为40万元。“很多账我们都没跟保险公司算,例如几万元的产品画册泡水只能扔掉,销售都大受影响。为了防止保险公司耍赖,我们只好都保留着现场。”
说法:评估怎能没依据
对于评估公司定损和受损商户报损的巨大差额,业主认为是评估公司定损不公。为此,他们也曾提出过更换评估公司,改由他们来找评估公司估损,可太平洋保险公司不同意此举,认为这样会偏向业主。但业主坚持,太平洋保险公司指定的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肯定会站在保险公司一边,对受损业主来说不公平,评估的价格不合理。
董惠举例称,他们的酒店迎宾牌底座被水泡坏,评估公司称只需更换底座修一下即可,因此损失定得很低,可维修要拖回厂家,因为修理需要专门的设备,光运费就受不了。还有很多机电产品泡了水,容易短路,对方要求用电吹风吹吹干,继续销售,但这明显行不通。不要说还有电路板、电脑芯片进水会有问题,就这么卖一旦出事卖方责任跑不了,这已经属于返修机的概念。有的商品受淹后给评估公司一评估,先打个几折再算,只能赔上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她认为,至少评估公司应该在清单上列明,每一项为啥定这个价?依据是什么?这样做也好让受损业主信服。陈言豪称:“现在的问题是,啥评估依据也没有,至少对方什么也不肯出示,估损水分太大,下刀太狠,甚至评估清单连公章都没有。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评估太不正规,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希望能有个公正的第三方来重新评估。”
自来水公司说法:
有商户在夸大损失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安保处朱处长告诉记者,4月30日爆管事故发生后他们迅速组织了抢修,抢修后,自来水总公司按照惯例决定先由他们投保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找评估公司勘损理赔,再向肇事单位索赔。但理赔工作开展得非常艰难,30户受淹,25户经过谈判接受了共152.59万元理赔,剩下的5户却无法谈拢,双方差距太大。评估公司的定损是86.2万元,可5户提出的报损却高达1795.6万元,是定损价的20倍!
供水部门提出,虚报损是谈不拢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报的损失根本拿不出正规进货发票,其中,一袋大麦茶零售价只有3元,可受损商户拿出的进货单却是15元。还有一些盘子等受水淹后,用户称报废了,实际完全可以洗洗销售,由于经营的主要是酒店用品,锅碗瓢盆受淹后虽有损失,但还不至于全部报损,保险公司认为按照理赔的规定,商户夸大了损失。而机械、电器等商品,很多只能定一个修复的价格,而受损户要求赔新的,再加上商户进货很多都是进货单,没有正规发票,事后又不断补充这些单据,他们对此种做法也不认可,这些分歧让他们无法谈得拢。
除了经营户受损,自来水公司管网、水费、抢修等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110万元,而肇事方中铁四局对造成爆管的责任不肯认账,双方协商多次无效后,自来水总公司决定,在下关法院起诉中铁四局,并将这5户受损业主列为第三方,请求法院指派评估公司估损,鉴定管网破损原因,共同向肇事者索赔。据悉,下关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这起官司。
破题之道
矛盾突出 是因为施工方不认账
据了解,此前升州路等路段施工挖断水管等事故,由于肇事单位都肯认账,事后也积极配合自来水总公司进行理赔和安抚受损用户,尽管在定损问题上也发生过分歧,但多次协商后基本都得到了解决。此次之所以理赔缓慢,主要是施工单位死不认账,由于供水企业对打官司的结果心里没底,涉及金额又太大,因此一直僵持着。受损业主认为,自来水公司理应先行赔付,再去找肇事单位索赔,而不应该让受害业主去打官司。一来时间耗不起,二来他们精力也顾不上。此外,保险公司只肯赔核定的直接损失,这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损失的一部分,理赔后就要他们签字放弃其他损失索赔的权利,这也没有道理,应该是签字认可这部分损失,其他间接损失认可向肇事方索赔。
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业务管理部刘爱明经理表示,他们估损都是按照财产保险评估的行业标准来核定的,也不是随便定的价。问题是,遇到实际情况标准伸缩性很大,国家又没有通用的标准,受害人不认可这些行业标准,而目前的理赔流程以及利益的牵扯又很难使评估公司将自己的位置坐正,否则,哪家保险公司会去找与自己过不去的评估公司来评估核损呢?
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到底如何评估、定损才公平公正?一位业内人士提出建议:能否学习其他行业,进行第三方评估、定损?毕竟,现在保险公司是自来水公司指定的,与自来水公司的保额也有关系,而保险公司指定的评估公司又与自己有着业务关系,这种利益牵扯难免不涉及到评估结果的公平性。不解决这个问题,下次遇到此类事故还会再有纠纷。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许辉告诉记者,受损业主直接面对的是自来水公司,他们完全可以不认可保险公司的评估定损,可以自己找评估公司来重新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损失证据,也可通过法院来请评估公司评估,评估费用也应该自来水公司和用户各出一半,以求结果更加公正。如果重新评估后赔偿额度超过保险公司赔偿自来水公司,则差额部分应该由自来水公司赔给受害业主。此案既然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最好的办法就是受害业主起诉自来水公司,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解决。而所有的损失,自来水公司也可以要求肇事方承担。
其实,不妨可以学学7·28事故的善后,居民房屋损失就是由房屋鉴定机构参与的,家中受损电器有人上门修,还可以凭维修发票报销。
记者手记
应该为野蛮施工套笼头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安保处朱处长告诉记者,仅仅从4月30日至今,因为野蛮施工造成300毫米以上口径的自来水主干管爆管事故就高达9起,比往年要高出一倍还多。频频挖断管网,为啥就像渣土车一样成了不治之症?不少市民认为,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南京市市政工程质检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单位除了农民工工资发放要缴纳一笔保证金外,并不需要为管线安全缴纳保证金。同时,即便挖断管线,也没有一项考核、验收制度,可以对此行为进行处罚,最多也就是赔钱了事。
试想,如果施工时由政府收管网保证金,一旦出事可以扣除和用于赔付,这方面的矛盾也会小得多。而施工肇事单位如果有个考核机制,肇事率会影响到他承包工程的资质,谁还敢乱挖管线?看来,野蛮施工并不是无药可治,而是有没有决心去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