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提高国产机床功能部件的竞争力 前言
http://www.otoworld.cn 2009年10月28日 17:58:35

提高国产机床功能部件的竞争力
 
  http://www.cnsb.cn    来源:中国设备网采编部    采编员:甘惟楚
 
   
   前言:
   8.31,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
 》(以下简称《目录》),宣布将采取贴息等财税手段鼓励进口370多种先进技术、关键
 设备及元器件,以及12种重要资源性产品、原材料,同时增加了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
 的技 术。在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目录上,船舶、飞机和汽车三个行业鼓励进口的装备被
 单列出 来,并做了重点标注,体现了国家调整结构,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导向。
   《目录》自三部门发文之日(2009年7月22日)起实施。《目录》第三部分:鼓励进
 口 的重要装备。指目前国内尚不能自行研发制造,国民经济各领域急需的重要设备,以
 及为 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所需进口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对此类
 产品进 口,给予贴息支持。
 
 

  众所周知,如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的核心装备,其国产化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纵观各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德、日等国家之所以是数控机床强国,一方面他们有坚实的基础,拥有世界品牌的功能部件配套体系;另一方面本国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国家都制定了许多法规来推动和保护装备制造业,有的还把高档数控机床及核心功能部件纳入“专案保护产业”。
  我国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虽然从“小件”、“配套件”的地位提升到“关键岗位”并受到重视,但一直是在“重主机、轻配套”,“重洋轻土”这样的大环境中逆水行舟、艰难成长。
  中国工程院士李培根曾一针见血的提醒:“长期以来我们对功能部件关注不够,在功能部件上无所作为很难使我们的机床产业上一个台阶,购买国外的功能部件只能使我们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以下简称“三年规划”)。规划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振兴规划对基础零部件从之前的“发展主机带动零部件行业发展”转变为“一手抓主机一手抓关键零部件发展”,这表明国家对发展基础零部件产业有了重大转变。
  根据《三年规划》的要求,结合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提出,机床工具行业的三年振兴规划目标:经过三年的发展,国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数控机床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而现在我们的数控机床占有率是20%。
  “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配套率,这个是制约机床主机发展的最大瓶颈。”吴柏林强调说,国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数控机床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这个目标很艰巨。关键部件、配件决定着主机的发展,只有关键部件、配件发展上了水平,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提高了,才能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我国才能称得上是制造强国,目前还只是制造大国。
  基础零部件的生产研发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大多数企业的“短腿”。国外供应商企业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国采取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床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为此,尽快解决关键、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是装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吴柏林在向记者分析国内关键部件、配件的现状时指出,近年来我国机床部件生产企业规模发展迅速,技术进步也很快。但是和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发展和过去的政治环境有关,过去国家支持程度不够,而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导致重主机、轻部件。二是,科研投入少、基础薄弱。比如,在一些关键部件领域,我们的一些企业也能做出来,但是他们是用普通机床做出高精度的功能部件,这些产品也能用在一些高档的数控机床上面,但是它的精度的稳定性和保持性不行,再加上原材料的问题和工艺水平问题。人家国外先进的部件能用三年不换,而国内的部件也许只能用到一年半就得换了,这也是造成国产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
  吴柏林甚至提出:“如果都买国外的软件与功能部件,我们的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势必成问题。”外向思维的惯性还在蔓延,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和对选购国内产品的种种顾虑,使不少新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和许多工程招标中,固然遭遇被排斥、被限制的不公平待遇。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量采购高附加值的进口功能部件,使数控机床整机成车的大约70%的“肥水”外流。而现在,当我国已经能够生产某些高档功能部件时,某些国内用户却不认可不买账。功能部件的自主化、产业化,急需政策的大力扶持,急需用户的关爱与支持,急需国内市场的拉动力。
  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工业,有着40多年的发展历史,行业虽小(约60多家企业)却有一批从上世纪60年代“精密机床全国会战”中成长起来的骨干企业。在生产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国外同行不相上下。在精密螺纹制造与检测技术、大型重载超长产品方面甚至还具有较强优势。例如:能批量生产P1-P2级高精度滚珠丝杠副;直径大于100毫米,长度超过10米的整体超长大型滚珠丝杠副和大规格高精度重载滚珠直线导轨副;P3级以上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副和精密高速滚动直线导轨副;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站、高铁等特殊领域的高可靠滚动元件产品等。经营的企业还先后建立了滚动功能部件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客观的讲,西方国家起步早、科技发达、实力雄厚,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绝非十全十美。调查显示,进口功能部件在精度、功能、可靠性和服务方面也经常出现问题。对洋货的崇拜常常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特殊情况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这是对国产装备及关键部件在开放市场中长期遭受歧视、还“中国制造”以“国民待遇”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政策措施。
  为了解决高端功能部件产品的商品化问题,首先要提高它在用户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制造企业应同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全过程服务”中吃透主机的总体功能及个性化特殊功能的需求,以及用户最关心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问题,通过“合作研发—共同功能试验—试用—改进完善定型—量产”这样一个过程,共同迈入首台(套)的门槛,在合作互动中使用户从敢买到爱用到长期合作配套,实现主辅双赢共发展。
  为改变国内市场对进口关键功能部件的过度依赖,建议协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关键功能部件的采购目录,该目录中的产品应能稳定批量生产,其精度和性能指标应通过专家鉴定、权威部门认可。同时,为促进国产化,凡进口国内能生产国外同规格、同精度的同质产品,应取消对进口关税的优惠。
  此外,对国内研制的高档数控机床和重大装备,在评审鉴定中建议增加“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采用率”这样的评定指标鼓励采用本国产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