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机床再制造产业市场大有可为 “一台
http://www.otoworld.cn 2009年10月28日 17:54:15

机床再制造产业市场大有可为
 
  http://www.cnsb.cn    来源:中国设备网采编部    采编员:甘惟楚
 

  “一台镗杆直径250mm的数控落地铣镗床,如果进口新机床,大约需要2500多万元,国产的也接近1800万元,从下订单到交货至少需要18个月的时间。而如果利用旧机床进行再制造,一般只需投入700多万元,改造周期只有8-10个月。也就是说,大型机床再制造,一般只花新机床购置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制造后的机床基本可以达到原有新机床的性能水平。”这笔细帐是武汉华中自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尧南计算的。
   新买比改造多花3倍的钱,这个账谁都懂。新买比改造多花10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呢?张尧南告诉记者:10个月的时间差产生的效益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了。
   华中自控是专业从事机床数控化再制造的公司,主要做重型机床、超重型机床的再制造以及满足特殊加工工艺要求的专机的设计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600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4500万元,可谓是飞速发展。
   张尧南认为,对旧机床进行再制造,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节能、节材,并减少重新生产铸铁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机床再制造可以改变机床功能,提升机床性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一次性投入资金少,周期短,可以充分利用机床的床身、导轨、工作台、立柱、底座等原有零部件,节约制造这些零部件的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也是世界上机床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据了解,现在很多机床都在超期服役,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些机床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加工工艺的要求。因此,机床再制造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大。
   一个合格的专业机床再制造企业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力量很强的技术队伍,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和加工、起吊设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几年来,华中自控不断引进优秀人才,现在,企业员工达到15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左右。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国家级技术专家就有4人。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企业硬件的投入,扩建厂房增大作业面积。为了完善装配能力和加工手段,企业配置了50t天车,先后自行研制了数控落地式铣镗床、数控定梁龙门移动镗铣床、数控双柱立式铣车床等机床制造的关键重型设备。
   近几年,华中自控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SIEMENS、FANUC、NUM等数控系统,先后为哈尔滨电机厂、上海第三机床厂、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量身定制一系列维改技术方案,利用新技术对原设备进行合理化、现代化的再制造。既节省了企业的购置设备费用,又使机床性能得到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我国,专业维改企业,即专门从事机床再制造业务的企业,大大小小约有几百家。其中,有北京圣蓝拓、北京凯奇、武汉赛特曼、唐山重型机床加上武汉华中自控等5家企业,再制造业务占同类企业总业务的40%~90%。
   除了这些专业维改企业,机床制造企业从事再制造业务有很大优势,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近30年来新机床市场的持续火热,一些机床制造企业一直疲于应对新机床市场,往往没有精力从事再制造业务。这导致在我国机床制造企业中,多数没有再制造业务,其他少数涉及再制造的企业,其再制造业务占企业总业务的比例也非常小。
   进入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新机床市场急速下滑,再制造领域正在被机床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一些机床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把目标转向了再制造领域。
   秦川机床也有所为,秦川决策者认为,经济形势不好,新机床的销售明显下滑,但随之旧机床的维修、改造业务将会蓬勃而起,秦川发展下属的秦川设备服务公司、秦川数控公司等以提供机床再制造服务为主的企业将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是建设服务型秦川的重要支撑和方向。
   秦川决策者还表示,机床维修、改造也是培养技术队伍,积累技术能力,并为公司今后的研发工作获取资料和资源的途径。最近秦川数控通过为西航提供轮盘刷床再制造,解决了用户的瓶颈工序能力,大大提升了西航对秦川的良好印象,为秦川产品进入航空制造业打下了基础。
   除了机床维修改造企业、机床制造企业外,当前国内机床再制造的另一大主体就是数控系统制造企业。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理事长魏连成介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节约设备投资,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性能先进的数控机床,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可全面提升企业现有机床性能,有效提高企业加工制造能力。
   作为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制造行业数控化改造的主力军。华中数控先后为200多家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船舶行业企业完成了近千台设备数控化改造,为企业节约了大量采购经费和外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华中数控与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合作陆续改造铣床和大型设备12台,取得了很大经济效益。正是通过在机床数控改造方面的成功合作,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对华中数控国产系统的性能和质量非常了解,逐步在大型数控机床采购中使用华中数控系统。
   专业人士预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目前机床保有量近700万台。若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进行估算,每年将有近20万台机床进入再制造行列,约占每年生产新机床产量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将有近100万台机床面临各种形式的报废,这为再制造领域带来无限机会,再制造市场有着巨大潜力。
   另外,近几年来,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和大型机床虽然产量增长迅速,但由于基数太小而在机床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依然不高。专家指出,普通型机床仍是我国的主导机床产品,这一比例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也并不高。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估计我国目前数控设备保有量约77万台左右。
   目前,我国数控化率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我国的数控化率已由1992年的3.2%递增到2005年13.3%。不过,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和80%~90%的产值数控化率相比,我国设备产品的数控化率水平还显得太低。
   此外,从1979年开始,我国的许多精密机床及大(重)型机床就开始主要依赖于进口。这些重大机床设备的价格极其昂贵,从2001年开始陆续面临报废。而面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发展趋势,这些各种形式的报废及老旧机床都将转入机床再制造的行列。
   从经济性角度来看,机床再制造投入资金少,周期短,节能节材环保等政策优势明显。据统计,对于附加价值很高的普通机床或数控机床,通过再制造充分利用机床的原有零部件,节约制造这些零部件的成本,平均可比购置同样性能级别的新机床节约成本60%~80%,且再制造后的机床可基本达到原有新机床的性能水平。同时,用户可以根据机床的状态及工艺要求来选择数控系统或其他功能,进一步节省成本。
   据统计,机床再制造的资源循环利用率达85%以上,比制造新机床节能80%以上,不仅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还可在实现节能、节材的基础上,减少重新生产铸铁件对环境的污染。
   概括而言,机床再制造在我国的发展和兴起不仅可以实现量大面广的老旧机床设备资源的回收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将形成新兴的机床再制造与服务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热点,节能减排放在经济指标首位,发展再制造产业在将大有可为,市场潜力巨大。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