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曙光
http://www.otoworld.cn 2014年8月27日 16:10:49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曙光
时间:2014年08月26日  中国机床网

    人类一直在创造新工具在探索怎样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曾经的设想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走进汽车生产车间,只见各种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行;我们走进各大卖场,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清扫机器人、自动智能家居用品。那些只能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看到的机器人,如今正从银幕中走出来,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013年,我国工业用机器人购买量再上新台阶,超过3.6万台,首次并且以“大比分”超过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面对如此巨大的美食,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个个眈眈逐逐、垂涎三尺。2006年,瑞士abb公司将机器人业务全球总部迁至上海,同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2013年,日本安川在常州的机器人工厂投产,达产后年产能达12000台。根据报告,包括abb公司和安川公司在内,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等4家巨头目前已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70%。

    在外狼入侵抢夺市场的严峻形式下,我们国内机器人企业怎样抵抗才能避免饿死的惨状,怎样能更快速的打开市场。从行业专利分析的角度、从市场宣传角度,我们探寻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策略。

    加大国内品牌知名度形成狼群阵营

    从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全年销量达2.7万台,占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秦川发展、沈阳新松等国内机器人先行者,其销量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微不足道。此时,我们要注重国产品牌的宣传力度与曝光度,为国产品牌的发展铺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重视专利申请策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部长崔伯雄说:“工业机器人传统强国在抢占中国等新兴市场时,均非常重视借助专利布局提高竞争力,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及欧美的各大工业机器人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加快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步伐,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国外申请人在中国共申请专利7080件,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更有甚者,上世纪90年代后,国外申请人的申请数量总体上超过中国申请人,这一局面到2003年才得以改变。

    鉴于我国还处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初期阶段,国内有关工业机器人的专利诉讼还没有出现。“但是,从美国专利诉讼的经验来看,一旦市场竞争激烈,各方都有可能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崔伯雄分析说。为此,中国企业应重视专利申请策略,加强国内外专利布局,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攻克核心技术迎头赶上

    市场的热捧难掩国内企业的尴尬。从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全年销量达2.7万台,占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秦川发展、沈阳新松等国内机器人先行者,其销量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微不足道,产品主要应用于性能要求低的领域,附加值相对较低。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缺失。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4个部分,这4部分分别占总成本的22%、24%、36%、12%。而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很大一部分还得从国外进口,这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能力。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