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一对一服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咨询电话:400-008-1115
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发展模式分析
http://www.otoworld.cn 2014年5月21日 10:36:42

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发展模式分析
时间:2014年05月21日  中国机床网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测算,到2015年全球机器人需求量将达520万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仓库变活了。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测算,当前中国的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对此,当日作为参展商参会的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海通)董事长申作军深有感触。申作军有着多年海外执教的经历,于2012年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身份回国,致力于系统优化和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教学与研究。

    在美国多年的讲学和项目研发经历中,申作军目睹了机器人产业的长足发展。2012年,亚马逊收购自动化物流公司Kivatem,这家公司为亚马逊提供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库管模式。传统的模式是人在仓库中找货,而Kiva的模式是通过系统将指令发给AGV,AGV自动将货架按照货物清单排队运输到取货点,整个仓库实现了无人化,效率极大提高,对人的依赖性降至最低。

    一个配送订单,国内电商由人工分拣30分钟完成,亚马逊依靠自动化的分拣系统,通常几分钟就能完成。申作军对坦言,亚马逊的分拣场景颇为壮观,多个配送订单同时分拣,还能做到相互之间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同时又大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他以中国的人力成本进行了测算:一名工人考虑间接费用一年至少需要5万元,一天按照8至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一条生产线需要两班倒,耗费的人力成本在10万元/年左右,引入AGV,一台设备的投入在8万至10万元,当年即可收回成本。从单打到协同

    相对于单个机器人的单打独斗,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业更为重要,而这需要一套完备的调度体系,其中隐含着颇高的技术门槛。

    前不久,青岛海通刚刚完成了某国际公司一条基于AGV为移动平台的柔性制造系统的订单,其中包含30台移动装配AGV.按照不同产品配备不同工装,可以灵活调整生产节拍,对场地的适应性更强,与传统的固定流水线相比,智能化程度更高,投资成本更低。青岛海通总经理孙福斋对说。

    要保证车间里众多同时作业的机器人相互之间协调有序,不发生碰撞,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高的效率,还需要调度系统的统筹安排。这里面有大量的算法,背后更是蕴含着工业运筹学的若干理论支持。申作军说。

    在展会现场,看到青岛海通开发的一套仓储智能管理的三维仿真系统,客户的生产现场被制作成三维仿真视频,模拟系统运转情况,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前测试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投资风险。中国机器人的舞台

    人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纷纷引入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然而,成本的高企又往往成为制约国内机器人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受制于机器人制造的核心技术。核心控制领域的技术标准、专利技术甚至制造工艺等多掌握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手中。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显示,国外机器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左右。

    国外成本只有几千元的部品,动辄就卖上万元。申作军坦言,拥有自主技术,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以青岛海通为例,去年其推出了移动机器人技术平台,其中导航定位传感器、驱动转向单元、电控单元以及导航软件、交通管控软件全部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需求的日益旺盛,也对机器人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提出了要求,引导机器人生产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在这一点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制造企业体现出了优势。正如宏源证券的分析,部分下游行业需定制化服务,而国外机器人品牌在中国的公司没有底层设计能力,国产品牌凭借工程师红利,本土化服务优势显著。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