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3-04-22 中国机床商务网
一、简要通报今年以来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机械工业推进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攻坚之年。全行业按照中央的整体部署和对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开年以来,在去年行业产销双双实现12%以上增长指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1-2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4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的增幅提高0.47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2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的增幅提高0.76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为97.22%,比上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在统计的12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73种,占60.8%,其中增幅超过2位数的产品有49种,占全部上报产品的40.83%。增幅较大的产品类别是饲料专用设备、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同比增幅均在1倍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风机、气体压缩机、钢绞线、模具、工业链条金属集装箱等产品的增速均超过30%。从各分行业看,除工程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59%外,其余行业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农机、仪表、石化通用、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基础件、汽车、机械设备修理等行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占机械工业权重较大的汽车行业增速达15.84%,同比提高8.39个百分点。内燃机行业增幅最大,达18个百分点。
总体看,机械工业在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现已步入中速平稳增长的新阶段。但在外部约束因素依然较多、形势环境依然严峻的背景下,行业经济运行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坚持为保工业保全局做出贡献,实属不易。这是全行业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体现,其中也饱含着各个学会同志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中机联向大家表示感谢和问候。
二、机械工业全国性科技社团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机械工业全国性科技社团是以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行业学术组织。长期以来,伴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跨越发展,各学会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整体部署与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遵循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行业科学素质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与自觉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本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力量、创新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在为政府与社会服务中发挥了科技智库作用。各学会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了专家多、行业熟、水平高等优势,针对国家产业发展大局与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较好地发挥了“科技智库”的参谋助手作用。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根据《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提出的加强“三基”产业发展的建议,经过调研、座谈编写的推动“三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专项报告,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关注,并做出重要批示,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仪器仪表学会坚持发动和组织科学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重要建议多达14项,受到高度重视。去年以来,落实贾庆林同志对“关于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批示和中国工程院主导的“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专项课题,展开了系列工作,取得成效,会同有关方面形成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三部”(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一委”(国家标准委)文件正式印发全国。在为社会服务中,汽车工程学会深入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国家高层重视,推动了规划出台和电动汽车试点。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切入点举办的大赛,积极推动了我国汽车科普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内燃机学会围绕节能环保的社会主题举办的院士、专家与青年学生共话PM2.5等科普活动,受到一致好评。仪器仪表学会坚持多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测量与仪器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为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在行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各学会注重发挥院士、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如电工技术学会以促进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为目标,围绕电工科技发展趋势,积极组织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仅去年就举办学术交流、专题研讨活动118次,参会人员达12000多人,发表学术论文、专题报告2800多篇。动力工程学会针对行业关注的热点和共性问题,先后举办了10次学术交流活动,交流论文300多篇,参加人数达到700多人次。汽车工程学会以能力提升项目为导向,提高学术交流和服务创新的质量水平,积极完善行业技术发展报告制度,努力打造权威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实施精品工程,组织召开的全球汽车工程师联合会(FISITA)大会,多项指标创历史之最,被FISITA誉为其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中国专家首次接任国际汽车最高学术组织FISITA的主席职位,提高了我国汽车技术界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合作。为推动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发展,注册成立了“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的有形载体并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内燃机学会围绕“内燃机节能减排与智能化”等热点问题,举办学术交流活动14次,参加人数1481人次,交流学术论文593篇,编辑出版论文集5册和论文集光盘4张。机械工程学会积极推动“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的实施,召开动员大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举办数控工程师高端培训,受到广泛欢迎。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创新论坛走进山西”系列活动,与会人员达千人,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在为会员与企业服务中不断开拓增强了凝聚力。电工技术学会积极开发服务资源和服务产品,现已有10多个专业委员会建立了工作网站,组织编辑出版了《电气技术发展综述》,收录了31篇行业发展报告,开辟了全面了解电工行业发展状况的服务窗口。仪器仪表学会连续召开两届业内“学术、产业大会”,邀请国内多名顶级专家作前瞻性的科技发展报告,深受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欢迎。围绕新生代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利用学会资源,加强与国际同行组织的联系,开展产品研发和应用培训。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创建5-6个会员服务中心和与各分支机构秘书长的会议服务系统。内燃机学会运用《内燃机学报》等多种期刊,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推进学科发展。农机学会成功举办了以“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得到了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的特别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会员企业开拓海外发展空间,引进技术设备、开展和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仅去年就接待来访外宾18个团组,派出研究员、工程师约180余人赴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合作洽谈,承办援外技术培训项目6期,培训了来自40个国家的144名学员。动力工程学会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工作,去年先后组织了我国自主研发的“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等多项鉴定评审工作,深受企业欢迎。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损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