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床产业集群基地和集群效应
时间:2012年03月23日 来源:中国机床网 http://www.machine35.com/news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产业集群主要特征
产业集群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堆积,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概括起来,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特定区域空间上的集聚。
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地理上的邻近不仅带来了运输成本的节约,还有企业间直接的交流、竞争以及实时信息的传递。如德国的钢铁生产集中在多特蒙德,刀具生产集中在佐林根,工具车床则集中在雷姆萨伊德。
(2)生产专门的产品。
产业集群聚集在一起要生产具体的产品,且地方优势明显,如诸暨大唐的袜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业、浙江嵊州的领带业等,不仅有专业的产品而且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形势。
(3)企业间分工。
单个集群企业内部一体化程度很低,大量的企业在集群中只做产品作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在浙江苍南县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设计、熔铝、写字、刻模、晒版、打捶、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装配以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全部由当地独立的企业或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易,共有800多家独立企业参与分工协作。
(4)产业链的相对完整性。
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它们处于相同或是相近的产业链上,具有前后向或横向的产业联系。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是决定集群效应和本质的主要特征,集群经济使同一产业内部分工更为精细化,使一家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道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不但有生产性的企业,还有大量为生产提供辅助性服务的机构,如大学、研发机构、咨询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生体。
(5)众多企业形成复杂的网络关系。
企业数量足够多,竞争与合作并存。集群所在地存在着复杂稠密的社会网络关系,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频繁的互动活动和知识交流,人们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共享知识和创新。产业集群内部综合了市场和政府的功能,综合了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的因素,但是在整合力、竞争力、影响力上又超过了市场和政府。
按照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
①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发展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和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浙江陋州的领带集群等。
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间相互密切合作,具有强烈的创新氛围。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③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等。一般说来,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以及研发与生产的日益分离,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产业企业更倾向于集聚。据研究表明,在美国像电脑、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明显比传统产业要多,与此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更加倾向于以集群的形式存在。u目前,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国政府也往往对这种基于知识或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给予大力支持。
从产业组织结构看,大体可以把产业集群分为两种类型:即大中小企业共生型和小企业群生型。前者是不同规模企业形成的综合体,既有一些规模较大、创新和竞争能力较强、与外界关系较广的大企业,也有一大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二者有机构成一个大中小企业共生互助、协调发展的产业群落。后者则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目前,国内有许多学者把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小产业集群。这是不够全面的他县不解会客观实际的。
产业集群对区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资源集聚效应。
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通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业供应商,下游的客商,向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由于共同投入培训技能和技术而相联系的公司,以及专门的基础设施供应者。因此,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能够招聘到更合适的员工,能够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使群聚区内的企业能以更高的生产率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于群聚区域以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2)分工效应。
由于集群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又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集群的企业可以通过分工的外部化而负责部分任务,节省生产成本,从而使生产更加专业化。例如,小小一个打火机,在浙江温州就集中了300多家规模生产企业和更多的配套企业,每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都有专门的生产企业,有的企业甚至专注于生产某个零件的部分型号。
(3)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
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合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集群内企业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誉机制和相互依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区内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库,还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这就减少了雇佣专业人才方面的交易成本;集群内有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网络使信息流动很快,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还能享受供应商提供的辅助服务。因此,集群内企业之间保持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活性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构成了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
(4)学习与创新效应。
企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此外,由于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创业者能更容易地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投人品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
(5)竞争与合作效应。
同行业企业的聚集,导致剧烈的竞争,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但是不断的比较也产生了不断的激励。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同时,激~烈的竞争和不断细化的分工也促使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加强了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
(6)品牌与广告效应。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
(7)协同与溢出效应。
协同和溢出效应产生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通过对诸如专业人才市场、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共享,以及知识与技术的溢出与扩散,集群内每个企业既为外部经济性的供给者,更是外部经济性的受益者。圈而且,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性具有很强的隔离性,集群外部企业几乎难以成冒为此外部经济性获益者。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据中国机床网|傲立网了解,比如江苏扬州的成形机床集聚区,苏州泰兴的电加工机床集聚区,南通马鞍山的剪折卷机床集聚区,山东济南周边的锻压机床。但目前大多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的配套建设并不完善,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