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三个模具项目同时签约咸安经济开发区
分享: 更多 2012-02-24 来源:金模网
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2012年为项目建设年,确定2月13至19日为重大项目开工周,标志着项目建设工作摆上了前所未有的实践高度。
2月21日上午,咸安经济开发区二楼会议室里,深圳恒毅、东莞立盛、东莞精誉3个模具生产项目同时签约,这将给咸安模具产业带来一片生机。
据金模网CEO、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咸安区招商局和广东湖北咸安商会秘书处共同组织参观座谈会,抢抓在外人员回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动员老乡回咸安投资创业。
在广东的2天时间里,他们分别考察了广东深圳市恒毅模具注塑有限公司、深圳市奥力压铸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及东莞市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和东莞奕东电子有限公司,主要就引进模具产业项目与几家企业老板进行了商谈,并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随着“项目开工周”的启动,毅模具注塑(深圳)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零配件及精密模具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80亩。18个月内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东莞市立盛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零配件及精密模具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8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东莞市精誉精密夹具有限公司投资的精密模具自动化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20亩,主要从事精密模具自动化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700万元。
这3个模具项目是咸安区赴广东专题招商的重大成果,项目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都很高。该区表示,将加大一站式服务力度,确保三项目早日破土动工。
如何让企业引得进?
交“朋友”——实实在在引进项目
“开发区上上下下都很实在,把客商当朋友。”回忆起去年来开发区考察时目睹的一件事,湖北金海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红英记忆犹新。
当时,有一家刚开工企业的运料车在横沟附近与村民发生纠纷,开发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不到一个小时就妥善解决了问题。
“这种雪中送炭的事,只有朋友才肯做,这更坚定了我们来开发区投资办厂的决心。”金红英说。
就这样,咸安经济开发区规模最大的企业——总投资8亿元的金海达公司顺利落户。如今,该公司一期工程500米长的钢结构车间主体已完工,两条300多米长的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12月份点火投产后,可达到日产高档装饰瓷板1.6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湖北天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富祥告诉记者,项目签约前,开发区派人定期找他了解投资的要求与顾虑,并在第一时间拿出相关整改方案;签约后,专门的驻企联络员天天上门,了解开工情况,帮忙解决困难。至于平日嘘寒问暖、节假日问候等,更是不胜枚举。
“来咸安投资办厂,最大的收获就是交了开发区的这些朋友。” 董富祥动情地说。
“我们把客商当朋友,他们也会坦诚相待,两好合一好!”开发区管委会的干部们说。
事实证明,以诚相待,朋友会越来越多,项目也会越来越多。截至去年底,咸安经济开发区项目累计总数达到70个,投产项目50个,占项目总数的71.4%。今年元至9月份,开发区共引进项目7个,引进资金总额达14.86亿元。
如何让企业留得住?
当“保姆”——无微不至服务企业
项目引进来了,怎样才能留得住?
咸宁经济开发区的做法是:当好“保姆”,以优质的服务让企业扎根。
咸宁汇美达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投资1.8亿元,主要生产钢化玻璃器皿,产品畅销东欧、西亚市场,目前年产值4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是我市创汇企业的“老大”,也是咸安经济开发区的“元老级”企业。
2008年起,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作为外向型企业,汇美达公司遭受巨大损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底,强降雪天气袭击我市,公司一下子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怎么办?
开发区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首先向省发改委争取扶持资金280万元,使汇美达公司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紧接着,专班工作人员积极联系燃气部门,帮助其进行“油改气”技术革新。如今,汇美达公司所有生产线都摆脱了重油“束缚”,实现了天燃气加热,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300多万元。和汇美达公司一样,落户开发区的所有企业都能享受这种保姆式的“呵护”。
2010年,咸安区委、区政府通过财政拨付、商业开发土地、引进项目借资等途径共为开发区筹集开发建设资金1.5亿余元,为更好地服务落户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工作中,开发区自上到下还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服务方法——“三解三降三新”,即:为企业解决大事、难事、急事,协助企业降能耗、降成本、降风险,帮助企业添置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
如今,咸安经济开发区的钢化玻璃制品研发中心、节能电机研发中心、森工研发中心等一大批高科技产业研发机构相继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落户企业的后顾之忧,开发区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和持续发展。
如何让企业做得大?
做“军师”——因势利导助力腾飞
据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实施“五个一”协调督办机制,即:一个项目进入、一名领导挂帅、一个专班负责、一套政策保护、一名专干服务,支持落户企业做大做强。
2008年5月成立的咸宁市兴耀华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航模、车模及零配件,“块头”相对较小。如何帮助其做大做强,是开发区上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机会很快来了,去年,开发区成功为该企业与国家体育中心“牵线”:兴耀华生产的车模成为“驾驭未来”全国大学生航模比赛指定用车。
航模、车模等产品在国人眼中尚属“奢侈品”,国内市场很不成熟。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发区派出工作专班多次赴广交会、航博会等国内外大型商贸洽谈会寻找商机,仅今年9月份,就帮该公司联系订单近10笔。
湖北奕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可就在一个月前,该公司还在为招不到人而发愁。
经过市场调查,原因很快找到:精密电子元件制造业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那里同类企业聚集,待遇较高,很多咸宁人都在当地务工,大家担心一旦回来就业,跳槽时连“下家”都找不到。
开发区党委立即对症下药:发动开发区所有员工出去招工,谁家有亲戚朋友在相关行业务工,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把他“挖”回来!
很快,东南飞的“孔雀”陆续“回巢”,短短一个月时间,该公司技术工人的缺工难题宣告破解。
为帮奕东公司尽快壮大,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向上争取到每年100多万元扶持资金。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为其解决贷款、融资难等问题。在项目申报方面给予倾斜……
短短三年时间,奕东公司从8000万元身家发展到如今固定资产过亿元。今年元至9月份,该公司纳税550万元,比去年全年利税的1.5倍还要多。